首页 > 雁峰概况 > 雁峰印象

回雁峰景区

回雁峰雄居八百里南岳七十二峰之首,故称南岳第一峰。海拔96.8米,总面积6.32公顷,坐落于衡阳市雁峰区湘江之滨,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区。峰名传说有二,一曰:北雁南来,至此越冬,待来年春暖而归;二曰:山形似一只鸿雁伸颈昂头,舒足展翅欲腾空飞翔;美丽的古城衡阳也因此峰冠以“雁城”之雅称。南岳第一峰含义有二,其一就地理位置来讲,它是南岳七十二峰从南到北的首峰,与祝融、天柱、岳麓诸峰同负盛名;其二南岳“香文化”历史悠久,历来有南岳进香自第一峰开始之说。千年古刹雁峰寺坐落于回雁峰上,迄今已有近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代高僧在此传经布道,寺内供奉“寿佛”是衡山称为寿岳的重要佐证之一,传说“寿佛”曾留一件袈裟在雁峰寺,寺内设有“寿佛殿”,香火鼎盛。

“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来第一峰”,“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回雁峰山虽不高,但历代名人王勃、杜甫、刘禹锡、柳宗元、杜荀鹤、王安石、文天祥、范仲淹等到此都留有赞誉回雁峰的诗词佳句。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哲学家、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王船山出生于回雁峰下王衙坪。回雁峰可谓人文荟萃,风景如画。文因景成,景借文传,故名扬天下。

回雁峰景区是集锦式的园林。这里有衡阳市城徽——大雁铜雕、千年古刹——雁峰寺、衡阳古八景之冠——雁峰烟雨、潇湘古八景之一——平沙落雁、衡阳标志性建筑——回雁阁、王船山出生地纪念馆等主要景点。回雁峰的三大文化品牌——“大雁文化”、“宗教文化”、“船山文化”源远流长。整个景区设施完善,布局巧妙,有爬山之趣,而无爬山之累,胜步景区,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回雁峰景区主要景点介绍

   

    1、大雁铜雕

    位于雁峰广场中央,是峰前广场上的衡阳市城徽。高12米,上有四只铜铝合金铸成的大雁形态各异,昂首云天,正代表雁城人一年四季都欢迎各位朋友的到来,祝大家四季平安,四季发财。“大雁铜雕”的创作者是出生于湖南安仁县,曾留学日本、法国的浙江美院已故著名雕塑家周轻鼎教授,出生于湖南安仁县,曾留学日本、法国。

   

2、烟雨池

位于景区北部山脚,为衡阳古八景之冠“雁峰烟雨实堪夸”之所在。民间传说天欲雨时,池中水气袅袅升腾,萦绕整个山峰,如烟似雾,蔚为壮观,因此,回雁峰又名“烟雨山”。烟雨池也是放生池,池中鱼儿畅游、乌龟悠闲别有一番趣味。

 

3、“上达”牌坊

    位于景区北侧山脚。现在“上达”牌坊,是仿明朝图式重建的,厚重的拱形山门,上面是用汉白玉制作的“麒麟吐书(须)、狮子戏球、二龙戏珠、丹凤朝阳”的浮雕,古色古香。拱门上方“上达”两字寓意就是:上山、登高从此起步,就可以达到人生的顶点。同时也含有一种禅意,佛教认为人性有三毒,就是“贪、嗔、痴”,只要过了这个“山(三)门”,就能灭绝这三毒,在心理上做个快乐自由的人。上达的两边是衡阳“雁城长联之一”,撰联作者是衡阳著名诗人郭龙,书法作者是祖籍衡阳的加拿大籍华人、有“诗魔”之称、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洛夫先生。此联气势磅礴,用典贴切,170个字把衡阳数千年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都表现出来。

   “上达”背面是一幅“莫作等闲观”的匾额,它的书法作者是民国初期著名书法家蒋铨蘅的墨宝。“莫作等闲观”字面直意是莫等闲观看这小小回雁峰,山虽不高,却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佛教文化。

 

4、净手池

位于回雁峰景区西北山坳,因有滴泉终年不涸,日积月累在泉下形成一水池。香客到雁峰寺进香之前,都必先来此洗手:一来表示对菩萨的敬意;二来洗去人世间的烦恼、忧愁;三是表示要清清白白的做人做事。心诚则灵,游客到此洗手,相信会带给更好的财气、福气、运气!

 

5、南天第一刹——雁峰寺

位于景区北侧半山腰。梁天监十二年,公元513年,宏宣法师南来,选回雁峰创建寺院,梁武帝亲赐“乘云禅”寺,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寺的正门悬挂着“雁峰寺”三个大字的泥金横匾,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整个寺院分前后两殿,一进为观音殿,殿内供奉“观音菩萨”,每逢农历正月初一、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许多香客从四面八方赶来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幸福。二进为寿佛殿,殿内供奉着“寿佛”菩萨,相传寿佛出生于唐朝,郴州人,号宗慧,享年133岁,人们称他为“无量寿佛”。他生前四处云游,传经布道,曾留一件袈裟在雁峰寺。明清之际,又转世为高僧,驻锡雁峰寺,传经说法,故有“寿佛五百年转雁峰”之说,正如寺门楹联所言:    

            五百年化身归来  十方福地斯为美

            七二峰从头数去  千古名山不在高


每到农历二月初八,善男信女烧香拜佛,为家人、朋友、自己祈福添寿,自晨抵昏络绎不绝,南岳衡山有“寿岳”之称也与雁峰寺供奉寿佛有密不可分的渊源。

    

    6、松风亭

    位于景区东侧。亭是仿松树而建,是为纪念出生在我们湖南祁阳县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中南局第一书记、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陶铸同志而建。站在亭前,看松树,听松涛,吟咏陶铸同志的名篇《松树的风格》,无不感叹革命前辈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什么是松树的风格?应该就是“要求于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却甚多的风格”,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业不畏任何牺牲的风格,就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的风格。

 

7、回雁亭

    位于山顶,主亭像一只雁头,两边的平亭犹如两只翅膀,俯瞰就更加形象了。它不是依山势走向而建的,而是亭正面朝北方,表达了大雁北归,心向北方的思乡之情。同时,也显示了雁城人们的宽厚,大雁来之欢迎,去亦欣然。亭的中间挂着一块“回雁”的匾额,书法功力很不一般。传说这两个字是明代雁峰寺一个“破门和尚”所书,他曾是明末进士,明亡后看破红尘出家为僧。

    

    8、此君轩

    位于景区中部。“此君”在《清泉县志》里解释为竹子的意思,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人变瘦,无竹人变俗”。竹子是高风亮节,刚正不阿的象征,为船山先生喜欢。亭之窗棂、护栏,以及壁画均以竹子造形,亭上配以“此间应号筼筜谷,君辈能吟淇澳诗”的楹联,仿佛置身于竹的世界。轩旁立有船山先生提笔凝思的塑像,他是在思索“反清复明”的大业?还是在缅怀自己的家园?王夫之自喻“船山老叟”,后人尊称他为船山先生,一生著书立说800多卷,后人把他的著作整理成《船山遗书》。轩内还刻有其用“摸鱼儿”词牌写成的潇湘小八景,也就是衡阳古八景:雁峰烟雨、石鼓江山、东洲桃浪、西湖荷花、花药春溪、岳屏雪岭、朱陵仙洞、青草渔灯。此君轩与新建成的船山故地相呼应,可让游客更好地感悟这位大思想家的风采。

    

    9、平沙落雁

    位于景区南门入口处。潇湘古八景之一。衡阳是蒸水、耒水与湘水的合流处,秋天水落沙平如雪,芦苇萧疏,美丽的北雁来到衡阳,在此过冬,形成“平沙落雁”这一美景。由于历史、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的改变,这种“秋雁戏沙”的美景已难寻觅,现建一个微缩“平沙落雁”景观,希望能让人们联想到昔日美景。

 

10、回雁阁

    回雁阁位于回雁峰中部,主阁高35米,三层重檐,飞檐翘角如雁张翼,有七十二根支柱,寓意“南岳七十二峰”,南北两侧有“听瀑亭”和“揽翠亭”相依。整个建筑由市政府投资500多万元于2006年建成,造型庄重古朴、典雅大方,是衡阳市又一标志性建筑,有衡州第一阁的美誉。

    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提升回雁阁的文化品位和湖湘文化内涵,将衡阳第一阁打造成能与岳阳楼、滕王阁媲美的“江南名阁”,2007年9月,市政府投资80多万元对回雁阁进行文化装修。阁的四面均挂有原中国书法协会主席沈鹏题写的镏金匾额“回雁阁”三个大字。“四面悬匾”是经相关专家多次论证后定夺的方案,象征着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衡阳文化古城蒸蒸日上的繁荣气象。三层楼阁共装修布展有精选的历代文人、名人游衡阳留下的诗词、楹联20幅、《回雁阁记》木刻一幅及出自衡阳美术界名家之手、集体创作的《衡岳魂》、《王船山》、《平沙落雁》、《雁峰烟雨》等磨漆画4幅。特别是悬挂于二层回廓歇台间的巨型画作“衡岳魂”恢宏大气,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大禹、杜甫、毛泽东、夏明翰、周敦颐、蔡伦等出生于衡、在衡游历过、工作过的名人先贤的音容笑貌。

    登上阁楼,极目远眺,湘江如带,波光潋滟,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美景尽收眼底。

    

11、王船山出生地纪念馆

     王船山出生地纪念馆位于回雁峰景区西侧半山腰,为纪念出生于回雁峰下王衙坪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王夫子修建的。

     纪念馆主体占地面积101平方米,檐高4.42米,为青砖黛瓦古色古香的仿明清建筑。纪念馆采用中国传统的对称式古典建筑形式,上为正房、中为庭院、下为山门;山门、正房入口挂有楹联三幅、匾额二块,厅堂及两侧厢房共悬挂有字画5幅;正房中央是一座王船山半身塑像,右侧厢房布展的是明清时期的雕花木床、木椅及带补丁的蚊帐、被褥等船山先生的卧室家居用品;左侧厢房则陈列有木屐、雨伞等物品及王船山毕生著作《船山遗书》和后人研究船山思想的部分作品。王船山是湖湘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头不顶清朝的天,脚不踏清朝的地”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气节,浩气长存,令人叹为观止,著书立说达400余卷800多万字,其作品和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一大批湖湘仁人志士。

   

    12、飞瀑流彩

飞瀑流彩景点位于回雁峰景区回雁阁下西部的假山群中,假山群再现了南岳诸峰的形、神、韵,处于假山群中的瀑布口径宽,落差又大,飞流直下,水击山石、飞流碎玉,形成一道巧夺天工的飞瀑流彩美景。瀑布下有“雁影潭”,山、水、石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美丽画卷,站在瀑布下可感受李白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