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食品安全 > 守查保专项行动

雁峰区推进食品安全"十二大"攻坚行动 成果丰硕

2019年至今,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认真贯彻省、市局总体工作部署,围绕"一条主线",落实"两个责任",加强风险防控,提升了全区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抓住工作主线,推进提升工程

加大推进力度,强化责任落实,抓住食品安全提升这个主线,保质保量完成食品安全提升目标任务。

二、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五项行动

(一)联合各级权责部门,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护苗"行动。一是严格落实"四查"制度,督促学校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在春季和秋季开学前后联合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督促学校食堂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规范原料采购、贮存、加工制作、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行为;二是推动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作,鼓励学校完善学校食堂各项设备设施的建立;三是配合教育部门抓好《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贯彻落实,推动学校落实食品安全各项制度;四是加大对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监督检查力度。

截止至2022年5月,我局辖区内共有学校80家,检查学校食堂562家次,检查校园超市188家次,检查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558家次,共出动执法人员2816人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9份,立案查处5起,罚没金额5.2万元,开展教育培训7次,累计培训人数658人次。通过上述行动,有力维护了学校及周边食品经营活动的安全,为广大师生营造了一个放心有序的食品安全环境以保障他们"舌尖"上的安全。

(二)开展了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及督查行动。一是强化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对我局辖区内企业开展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进行了全面摸排布控。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我局积极组织一线市场监管人员在重点对象、重点区域进行宣传引导,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鼓励广大市民通12315、12345热线举报违法违规行为,最大程度地杜绝假冒伪劣食品在市场上流通、倾销。三是突出重点,深入市场整治,重点检查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馆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和部分农村从市、食品批发市场,方便食品、酒水饮料、肉及肉制品等农村消费量大的食品品类及三是重点检查食品假冒、侵权"山寨"、食品假货、"三无"产品、劣质产品等。四是加强督查,保证食品安全,我局对辖区内农批市场、农贸市场等集中开展了食品安全大排查,切实做到将假冒伪劣食品拒之门外,供障优质食品的供应。

截止至2022年5月,我局共检查食品经营单位253家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65家次,共出动执法人员734人次。暂未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情况。

开展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我局结合量化分级、色标管理等工作,扎实推进"明厨亮灶"工作,在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饮单位全面推行明厨亮灶,提升厨房卫生管理水平。

截止至2022年5月,我局辖区内共有餐饮单位1395家,实施明厨亮灶餐饮单位319家,检查餐饮单位1672家次,共出动执法人员3852人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6份,立案查处9起,罚没金额6.435万元,开展教育培训8次,累计培训人数1568人次。

开展网络食品"网剑"行动。一是加强对监督网络平台履行审查义务,严格把控对入网经营者的许可、登记证进行审查;二是加强对网络平台和入网经营者网络供餐资质、菜品名称及主要原料等信息监管,重点查处入网经营者信息不符,证照造假过期,超范围经营等。三是督促网络平台对入网经营行为加强管理、抽查和监测,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并向监管部门报告;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立即停止网络交易服务。

截止至2022年5月,我局组织检查入网餐饮者336家次,入网食品销售者267家次,共出动执法人员1609人次,立案查处1起,罚没金额0.2万元。

开展"三小"食品整治行动。开展"三小"食品日常监督检查,落实信息公示制度,严厉查处禁止经营的食品,按照亮证经营、安全承诺、原料公示、单据留存、操作规范、场所清洁"六项标准",管促小餐饮落实主体责任,不断提升小餐饮监管水平。

截止至2022年5月,我局辖区内有小餐饮经营户975家次,实施明厨亮灶小餐饮161家次,检查小餐饮1224家次,共出动执法人员2748人次,提质改造小餐饮200家次,立案查处1起,罚没金额0.2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落实监管责任,规范监督检查行为。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将风险管理与"双随机、一公开"结合起来,增强监督检查的效能和靶向性。

(二)督促落实主体责任,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督促食品、餐饮经营单位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严把原辅料购进质量安全关、餐饮加工制作关、餐饮具清洗消毒关和环境卫生控制关,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三)排查风险隐患,开展专项治理。加强风险防控,守好食品安全底线。强化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业态、重点时段、重点品种监管,以校园及其周边、农村地区等为重点区域,以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等为重点场所,以集体聚餐、网络订餐等为重点业态,以传统节日、中高考、夏秋季食物中毒高发期等为重点时段,以餐饮具、过锅底料、猪肉及其制品、牛羊肉等为重点品种,加大监管力度,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开展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提高一线监管人员及食品安全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升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能依法、及时处置餐饮食品安全事件,对于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开展调查处置、第一时间反馈结果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升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保障工作方离和应急预索,明确保障责任,强化驻点保障,认真做好各级各类重大活动餐饮安全保障工作,做好全程监管,确保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