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区文化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完善服务,优化管理,夯实基础,繁荣创作和发展产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建设文化强区作出新的贡献。
一、 夯实基础,增强文化的辐射力
1.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雁峰区公共文化项目集聚区建设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三馆”(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群众艺术馆)落户我区的优势,提升我区文化实力。加大区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和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力度。使我区文化馆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区图书馆已达国家二级图书馆标准)。巩固完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完善必要的设备设施;积极推进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配备相应设备将与“农家书屋”配套,打造村级文化活动室;成立雁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交流中心,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立雁峰区文物局。
2.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加大文化人才培训、培养力度,重点做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人员的选拔任用、学习培训、表彰激励工作。选送、推荐优秀人才参加各类学习培训;表彰一批文化工作者;加强民间文化传承人才队伍建设。
3.认真贯彻省文化厅《关于举办2015年全省“文化惠民进万家”文化志愿服务启动式等系列活动的通知》,按照市局统一安排,做好我区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促进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
二、 完善服务,增强雁峰文化的影响力
4.完善服务体系。贯彻落实《衡阳市乡镇文化站管理办法》,召开经验推介会;开展示范乡镇、街道文化站创建工作;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和使用;落实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专干、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配备及活动经费,力争每个乡镇街道文化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3人,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人。
5.提质服务品牌,积极筹备参加市举办的“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暨“和风衡州”群众文化艺术节;继续开展好“广场旬旬演,社区周周乐”,按时完成广场旬旬演4场,社区周周乐100场,做好“和谐雁峰”节庆活动等群众文化活动;做好“公共文化服务进社区”创建示范项目迎检工作;组织业余群众文化团体编排优秀文艺节目参加省、市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
6.拓展服务途径。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村农家书屋免费开放,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区图书馆要加强与社区文化活动室,村农家书屋的联系服务,探索“图书馆带图书室”的服务方式;深入社区免费发放借阅卡,提升知名度,建立电子图书库。区文化馆要按力争达到国家三级文化馆的标准,积极向区领导汇报,力争馆舍面积达2000m2,并做好验收工作。要将免费开放工作落到实处,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设立书画室为区老干部及书画爱好者提供活动场地;收回一楼出租教室,设立文化活动室,为市民提供看书、读报、文化休闲场地。
各乡镇街道文化站要按要求做好免费开放工作,充分发挥现有设备设施的作用。
三、 加强管理,增强雁峰文化的生产力
7.加强管理。认真履行文化及“扫黄打非”工作管理职责。依法开展行政许可项目的审批工作,依法对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实行监管,确保雁峰文化市场安全。
8.加强文化遗产管理。做好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审批工作。开展全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做好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确认工作。
9.加强文化产业管理。各乡镇、街道文化站要对本区域内的文化产业单位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台账,做好统计报表工作。
四、 繁荣创作,增强雁峰文化的创造力
10.加大创作力度,组织创作优秀节目参加省、市赛事活动,力争取得好成绩。
11.激发群文创作活力。积极组织美术、书法爱好者开展创作活动,力推一批优秀作品参加国家、省、市各级赛事,力争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