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区政府组成部门 > 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 政策文件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一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一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一:中国制造2025,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物质保障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历史证明每一次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强国的竞争格局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世界强国的兴衰。实践也证明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大力发展制造业,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百年强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坚持发展制造业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通过制造业创新升级铸就更加坚实的强国之基。

     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世界制造强国,是我们吸取错失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当前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经济复苏缓慢,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另一方面,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酝酿新突破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突破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强化制造业创新,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谋求新一轮竞争的有利位置。面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新调整和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新挑战我们必须前瞻布局、主动应对,在新一轮全球竞争格局中赢得主动权

     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跨越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需要“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向往和追求,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制造业做支撑,这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大需求提出了迫切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契合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根本要求,通过持续实施《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35》、《中国制造2045》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强国,以制造业的繁荣和强大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是实现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提质增效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40%左右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国货物出口总量的90%以上,是拉动投资、带动消费的重要领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制造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换挡但不失速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重点、难点和出路都在制造业制定《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就是为了应对这一系列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瞄准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等关键环节,推动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三步走”战略,以十年为一个阶段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建设,并对第一个十年的战略任务和重点进行了具体部署总体看,《中国制造2025》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而是兼顾当前和长远、兼顾战略和战术的一个行动计划。既立足当前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出了九大战略任务、五项重点工程和若干重大政策举措又着眼长远,着眼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围绕先进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前瞻部署了重点突破的十大战略领域描绘了未来三十年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和梯次推进的路线图。

     建设制造强国是国家战略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推进要在充分尊重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体现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国情出发,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务求实效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让中国制造“十年磨一剑”十年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