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政提复〔2024〕8号(A类)
刘晓飞委员:
您所提出的关于《关于在全区中小学持续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收悉,现办理工作已经全部结束,特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认真开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我区各校一直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是严格落实《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2022年版)》,开齐开足书法(写字)、音乐、美术、体育等艺术类课程,充分发挥艺术类课程的美育、体育功能。二是进一步挖掘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中蕴涵的传统文化因素,适当拓展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引导,使学生感受、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同时,在地方课程中深入挖掘衡阳历史及文化资源,围绕雁峰本土文化、风俗民情及城市风貌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基础上升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如开展清明节祭英烈活动,带学生参观衡阳抗战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二、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是关键。我区致力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熟悉传统文化教材、熟悉教学方法、有独立教学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进而提高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书法+”课程综合育人模式,如白沙实验学校的“向美而行,一路花开”教师书法培训、六一小学和飞雁学校的“楹联”教育、罗家湾小学的印染和前进小学的剪纸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广大教师的自身素质,更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建立中国传统文化园
一是全力打造书香校园。目前,我区共有7所省、市级书香校园。学校分学段广泛开展经典通读活动,确保通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小学低年级学生选择《弟子规》《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坚持以读为主,注重培养语感和整体感知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选择《论语》《孟子》《大学》《唐诗三百首》等,引导学生在诵读基础上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边读边思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充分利用现有文化园馆。雁峰区文化馆在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开展与传统节日密切相关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例如闹元宵猜灯谜,邀请雁峰区书画协会老师及社区青少年自己参与设计花灯和谜语。内容围绕传统文化、家风家训等知识。在体验传统文化魅力熏陶的过程中度过一个温馨、愉悦、祥和的元宵佳节。
三是积极打造传统文化示范校。我区现有2所省级“戏曲进校园示范校”、3所省级楹联教育基地、1所市级非遗进校园示范点。部分学校邀请衡阳市花鼓剧团进校园进行唢呐演奏、衡州花鼓戏表演,孩子们深刻地感受了民族传统乐器的魅力和艺术价值;有些学校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主题实践活动,以画纸鸢、做香囊、写春联、做灯笼、剪生肖、拓年画等为特色,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感谢您对我区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雁峰区教育局
2024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