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36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雁民建复〔2025〕3号(B)类
唐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从中央到省、市,都将养老服务工作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我国老年人目前是“9073”的养老格局,也就是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服务是大多数老年人的必然选择,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打造以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相互衔接、融合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政策精神,根据我区养老发展工作实际,现将我区工作情况回复如下:
一、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我区辖区共有9所养老机构,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所,民办养老机构8所,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7个,其中超过2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有12个,拥有连锁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个,共有全托护理性床位823个,目前社会养老机构入住率平均值已经达到80%以上。
二、“15分钟养老服务圈”工作开展情况
(一)分层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1.制定养老服务规划方案。2023年,我局出台了《雁峰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工作方案》按照“15分钟生活圈”规划布局,充分考虑服务半径、小区数量、老年人数、经济状况等因素,合理布局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村)养老服务站、切实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智慧养老等多样化的需求。
2.适老化设备安装工作。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我区从2022年开始,在全区内为老人安装智能化、便捷化的适老化设备,截至2024年,共完成适老化改造1406户,100张护理型养老床位建设,农村互助型养老服务设施点7个,完成6个养老助餐点的建设,还有两个正在建设中。
3.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是通过对新建小区楼盘服务用房的收缴,加快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共66个新建楼盘,总建筑面积701.1万平方米,已收缴1.5万平方米,在原白沙洲拖拉机厂、棉纺厂等多处老年较为集中的改制企业、居民点设置了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便于老年人进行互动、交流。
(二)关于推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目前,我区主要通过居家上门服务为居家老年人开展各类服务,从2021年开展居家上门服务以来,我区共服务特殊困难失能半失能老人2200人,占老龄人口8%。承接居家上门服务公司共有4家,其共有上门服务人员12人,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居家上门服务9万余次服务,提升行动资金按季度进行拨付,财政下拨资金共计621.06万元,截至今年3月底,共拨付上门服务资金490万元。
(三)关于打通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
1.发挥“区、镇(街道)、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中心作用,目前我区“安联网”建设已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今后将逐步形成兼具行业监管、资源链接、直接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网络。
2.积极引入社会养老机构投入运营,降低准入门槛,扶持民营养老机构,积极开展惠普养老服务,重点解决社区老人助餐、助医、文娱等方面问题。
3.与街道、镇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定期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护理服务。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推进“助餐、助浴助行、助洁”等六助服务,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有序。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组织领导。将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夯实区直部门与各镇、街道责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民政牵头,自规、住建、财政、卫健、人社、教育、公安等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组织管理体系。
(二)强化资金保障。通过多渠道支持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开展。对省、市关于养老服务项目、福彩公益金补助方面要重点进行扶持,区级财政要将相关资金支出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接续实施。
(三)加强设施建设。加大新建小区配建服务用房的收缴力度和建设力度;积极引导社会机构参与社区惠普养老服务,进一步扩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覆盖面;进一步提升农村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水平。
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雁峰区民政局
2025年7月15日
责任领导:周力 具体承办人:吴利军
联系电话:17726155353
公开情况:公开
抄送:区人大联工委(1),区政府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