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提升雁峰三农领域法治建设水平。现将我局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把牢根本点,绷紧法治建设“责任链”
一是压实责任“强担当”。局党组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研究、系统谋划、周密部署法治政府建设重要任务、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并通过党组会、专题调度会等形式,全面学习传达省委市委区委相关精神。二是落实任务“优评价”。根据全区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清单,组织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积极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三农”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严格落实述法要求,制定《雁峰区农业农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并在雁峰区人民政府网站上公示。三是学习培训“提能力”。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局班子会、局中心组理论学习等会议的重要议题,全面提高“关键少数”的法治素养,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充分利用定期学习、“以案释法”等方式,系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学法用法能力。
(二)聚焦着眼点,行好法治保障“护航船”
一是强化监管“保安全”。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等领域的监管力度,202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蔬菜样品200批次,合格率达99.9%。二是积极学法“树形象”。组织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2024年学法用法活动,通过线上学习平台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农业相关法律法规,完成率和合格率均达到100%。同时,注重将学法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树立农业农村局依法履职的良好形象。三是优化服务“促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为农业企业和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瞄准落脚点,种好法治惠民“幸福树”
一是推进法治宣传“入民心”。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等方式,向农民群众普及农业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同时,结合农村实际,利用宣传栏等渠道,将法治声音传递到田间地头,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二是开展打非治违“促和谐”。积极主动联合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区交警大队对隐患较突出的重点镇(街道)开展打击“拉机载客、违法载人、黑车非驾”顽瘴痼疾专项整治行动(打非治违),每月2次。发放安全生产宣传资料200份,查处安全隐患和违章车辆40台次。杜绝了恶性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三是强化纠纷调解“暖民心”。针对农村地区易出现的土地承包纠纷等问题,安排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了解具体情况,依法依规进行调解。
二、存在问题
在法治建设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差距,主要为:一是由于宣传形式还限于传统模式,普法形式较为单一,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由于执法职能收归市农业农村局,区本级不能自主开展农业综合执法检查,需要报请市农业农村执法支队前来执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工作被动。
三、下步打算
(一)抓学习,争当学法用法“排头兵”
充分认识到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二)抓宣传,释放三农政策“好声音”
针对农业农村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实际,大力开展制度化、常态化、多样化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采取经典案件以案释法的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实现精准普法,持续深入开展“法律进村”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法治法律意识。
(三)抓监督,筑牢主要责任“防火墙”
大力推行和落实权力清单制度,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重大事项坚持集体研究、民主决策议定。进一步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形成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雁峰区农业农村局
2025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