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动态 > 图片信息

衡阳正青春:雁峰区转型升级 迸发发展新活力

40年艰苦奋斗,40年春华秋实。10月11日,“衡阳正青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雁峰区专场新闻发布会。雁峰区委副书记、区长何子君介绍改革开放40周年来雁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1.jpg

  雁峰是“雁城”雅称的发祥地。40年来,雁峰人民沐浴着改革春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勇立潮头,锐意改革,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近年来,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立足雁峰实际,提出了打造智能制造先导区、创新创业活力区、文旅康养核心区、智慧城市示范区,把雁峰建设成为全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开放创新高地、生态宜居福地的“三地四区”战略定位,开启了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雁峰的新征程。

2.jpg

  40年来,雁峰区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区域经济大步向前,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发展。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64.09亿元,较1980年增长1200多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9144元,较1980年增长600多倍;完成财税总收入17.63亿元,是1992年的153倍,其中财政总收入税占比高达97.19%,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3.jpg

  近年来,雁峰区发挥资源禀赋优势,聚力转型升级,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区本级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2.76:62.76:34.48调整为2017年的1.93:44.05:54.02,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9.5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二三一”优化升级为“三二一”。

4.jpg

  如今,雁峰区工业经济实现全面增长,区内坐落有衡阳特变、启迪古汉、金杯电工、恒飞电缆、燕京啤酒等57家规上工业企业,2017年底,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76.8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8亿元,并逐步形成了输变电装备、电线电缆、汽车(农机)和零部件、生物医药与环保食品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第三产业发展异军突起,文化创意、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等新兴业态如雨后春笋,不断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7年区本级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8.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近十年增长了2.43倍;现代农业加快提质增效,成功打造了爱心觉乐蔬菜基地、富强果业、生态绿园观赏鱼养殖基地等特色产业带以及华航科技示范园、颐和山水健康养生休闲园、佳源农业生态休闲园等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园,2017年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4.9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8.36倍。

5.jpg

  40年来,雁峰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截至2017年底,全区建制村100%通上硬化路,公交营运线路增加到40余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通信、人防等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城区综合配套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岳屏镇的兴隆村、文昌村分别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区实现了饮用水源区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100%,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天更蓝、水更清了。

6.jpg

  40年来,雁峰区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千方百计促进增收,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完善。2017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06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85.6倍。全区小康总体实现程度达96.3%,在全市一类县(市、区)排名中跃居榜首。截至2017年底,全区养老保险覆盖率98.2%;医疗保险覆盖率99.62%;分配保障性住房4800余套、20.2万平方米。

7.jpg

  经过40年的统筹推进,如今的雁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民生事业交出了幸福答卷。截至2017年底,全区各类学校达到51所,在校学生由1978年的10296人增加至38759人;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90个,比1978年增长7.3倍;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232张,比1978年增长11.1倍;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83.9张,大幅超过省、市平均水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