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决策预公开

关于印发《衡阳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衡政办发〔2021〕39号



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衡阳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驻衡国省属单位:

《衡阳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29日

(此件主动公开)



衡阳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教育强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湖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与基础

 "十三五"时期,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一体两翼"战略,深入实施教育强市建设,服务衡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一)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教育发展的大部分指标提前达到2020年度预定目标,全市教育逐步由大变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92%,"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2%。高中教育有学校63所(含省级示范性高中13所),在校学生15万人。职业教育有3所高职学院入选湖南省卓越高职院立项建设学校,3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所省级卓越中职学校、9所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5个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建成了农林、盐化、先进装备、现代服务业4个职教集团,参与学校30多所,企业200多个;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96.2%;中职50%以上的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全市共有各类职业院校52所,在校学生12.8万人,事业规模居全省第二。社区教育已建成1所社区大学、4所社区学院、17所社区学校、76所社区幼儿园和155个社区学习服务中心,石鼓区、蒸湘区被评为湖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雁峰区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民办教育有15所省级立项建设骨干民办学校,17所省优质民办学校建设奖励学校,42所省级规范民办学校建设奖励学校,6所省级特色民办实验学校。高等教育有6所本科院校、6所高职高专、3所成人高校、在校学生18.2万人(含成教5.4万人);新增湖南省国内一流学科8个、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12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湖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近100个;新增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6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40余个。南华大学获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衡阳师范学院获批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湖南一本招生高校;湖南工学院获批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5月,由原衡阳幼师、耒阳师范、衡阳艺校三所学校整合新建而成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教育部备案。

 衡阳市"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指标实现情况

(二)教育保障更加有力。

 根据2019年教育经费统计,全市公共财政教育投入102.86亿元,市本级公共财政教育投入17.15亿元,比2015年的68.54亿元和9.92亿元分别增加33.37%和42.16%。2020年,全市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小学650元/生、初中850元/生,寄宿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标100元达到300元。各县市区落实了教育投入法定增长要求,确保"两个只增不减"(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全市职业教育经费支出逐年增长,市本级城市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部分达30%。局直普通高中学校债务在2019年底全部化解完毕。学生资助工作强力实施,全市各学段的学生资助资金全部实现打卡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享受政策资助,同时叠加享受学校资助与社会资助。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补助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普通高中助学金和免学费、中职教育助学金和免学费、高等教育奖助学金等政策资助项目实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2016年以来,全市共落实国家政策性资助资金11.5亿元,资助学生350万人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9亿元,贷款人数3.73万人,其中,2020年受理5792.43万元,资助学生6905人次,相比2015年分别增长52.82%和98.13%。募集助学资金 7500万元,资助学生15万人次。社会捐资助学呈现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多元化助学态势。衡钢爱心助学工程、深圳市"衡阳寒门学子"助学工程、共创爱心助学工程、广东阳光雨露助学计划、市总工会"金秋助学"活动、妇联的"春蕾行动"、团委的"希望工程"、慈善总会的"慈善一日捐"、各学校的"9.8助学活动"等蔚然成风。校园安全工作成绩突出,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校园安全工作会议上,衡阳市教育局作为全国唯一的市州级教育部门先进典型代表作专题发言。

(三)教育基础不断夯实。

 "十三五"期间,市铁一中、市九中、市华新实验中学、市综合实践基地、衡阳幼高专、市十七中等总投资约16.5亿元的市直教育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已投入使用。全市1607所中小学校和530个教学点的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全部完成,累计投资18.9亿元。2076所义务教育学校100%达到"全面改薄"20条底线要求,共投入资金38.8亿元,超出规划33.5个百分点,惠及全市601769名学生。到2020年,我市超大班额彻底清零,大班额现有比例为0.69%,远低于省教育厅规定的5%标准。我市化解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典型经验被财政部官网推介,衡阳县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获省政府 500 万元奖励,耒阳市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经验被省政府通报表扬。全市所有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100%,且宽带在100M以上,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含教学点)比例达100%。全市共建成各类网络联校100余所,其中建成6个市级网络联校主校,11个市级网络联校分校。各中职学校累计投入18亿元以上用于学校建设和农村攻坚行动。2018-2019年,全市累计新建职业学校4所,扩建5所,新增校舍面积达11.9万平方米,生均增加0.36平方米。12个县市区(含高新区)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和湖南省县级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义务教育学校的师生比、教师学历、生均占地、生均校舍、生均体育场馆、实验室、六大功能室、图书室、生均教学设备值和生均藏书等核心指标基本达到评估要求,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基本均衡。近五年全市共建成农村公办幼儿园168所。

(四)教育公平有力促进。

 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彻底清零,大班额控制在5%以内。出台了《关于新建居民住宅区配套规划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实施意见》(衡政发〔2019〕3号),全市通过新建、改扩建、撤并和置换等方式,累计消除大班额项目123个,其中新建49个,改扩建74个,投入资金33.79亿元,增加学位98105个。教育扶贫落到实处。首创研发了"一键式"学生资助与教育扶贫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了精准识别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学生资助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数据的有效对接。全市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学龄儿童全部就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按最高标准享受资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一个不漏"。全市12个县市区中有11个县市区教育局在省脱贫攻坚实地交叉考核中获满分,《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衡阳教育扶贫工作。衡东县教育局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是全省教育系统唯一获得该项荣誉的集体。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加速。全市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895所,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总数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88.2%,提前达到省定指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仅2019年,全市就有71746名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城区(含县城)平等接受教育,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9.62%。城乡师资水平差距缩小。通过落实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学校顶班学习、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提高边远学校教师待遇、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等措施,提高城乡教师互动交流的积极性,提升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教育改革全面深入。

 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衡发〔2019〕5号),从思想政治建设、培养渠道、教师培训等10个方面作出顶层设计,为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出台《衡阳市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衡阳市公开招聘教师实施办法(试行)》和《衡阳市乡村教师补充实施办法(试行)》,解决了基层反映强烈的教师招聘程序复杂、招聘学校自主权不够、优秀教师招聘引进难三大突出问题。2016年至2020年,全市共补充公办学校教师14431人,其中公开招聘8702人(含人才引进245人)、安置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1039人、招聘特岗教师4690人。实施体艺教育改革,祁东县启航学校留守儿童合唱团今年除夕登上央视春晚,向观众唱出衡阳体艺教育声音。全市共有22所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3所全国校园排球特色学校,152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所校园足球特色幼儿园,8所湖南省戏曲进校园特色小学。出台《市城区2014-2020年中小学校布局规划方案》,规划用地约6400亩。普通高中招生实行分数制,省示范性高中招生名额按比例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全市共有853所民办学校(机构)纳入分类登记,其中登记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机构)735所,登记为营利性民办学校(机构)492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改革试点,全市累计交流义务教育学校校级领导600余人,教师8000余人。推进"心育护花"行动,建成"衡阳网上家长学堂",高新区衡州小学德育案例入选教育部"一校一案"典型案例(全省6个)。2020年,衡阳市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出台《衡阳市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组织高中学校按新高考要求开展选科走班活动。近5年全市共表彰奖励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5878名,人民满意教师890名,尊师重教人员634名,各类先进单位545个,走访慰问名优教师、特困教师2856名,为26731名在乡村学校工作3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六)教育科研成绩突出。

 在全省率先成立衡阳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教育质量监测模式成熟科学,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中国教育报专题推广衡阳教育质量监测成果。持续推进养成教育,创造中小学养成教育"衡阳模式",出版《养成教育》系列教材(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并全面推广使用,效果明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湖南教育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我市养成教育的典型经验。建成了"以校为本、分校联动""学科为本、多科整合""骨干为本、全员参与""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教研网络。评选了一批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和新课改先进县市区。"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参加国家级课题研究2项,主持省级课题75项、市级课题研究700多项。专职教研员在省级以上公开发布论文100多篇,有20多项研究成果被重点推广,其中《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衡阳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获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总体来看,衡阳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我市教育进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的新阶段,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教育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乡镇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规模不断萎缩,办学条件较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还很重;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择校热"现象依然存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优,专业水平不高,学科及教育领军人才不多。学前教育师资不足,教师交流制度有待健全,"县管校聘"还未完全落实到位;学生的体质、视力、安全意识有待加强,抗挫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对"现代产业强市"建设的支撑度不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还不明显;中职基础能力比较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公办中职学校比例低、学位少、条件差,普职分流任务艰巨;义务教育公民办学校比例失调,部分县市区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比例过高;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与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发展与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衡阳教育将迎来事业发展的机遇期、突破期和攻坚期,新形势、新机遇、新问题、新任务成为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四个全面"战略,对我市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来看,教育必须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从全面深化改革来看,教育改革必须统筹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协同推进。从全面依法治国来看,必须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从全面从严治党来看,必须通过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二)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对我市教育发展产生了新影响。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新变革,5G、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与学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口老龄化加速和生育政策调整等因素正在改变生源数量及结构。这些新变化、新常态对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必将产生新的影响。我们必须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建设教育强市作出战略部署和总体设计,推动我市教育朝着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三)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对我市教育发展安排了新任务

 实践证明,昨天的教育成就了今天的生产力,今天的教育必将塑造明天的创造力。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在"十三五"的基础上,再经过15年努力,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面对这一新任务,教育必须要有新的举措,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支撑衡阳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

(四)省市确定的发展目标,为我市教育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目前,湖南有着"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正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着新担当。衡阳也在力推进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大力推进"三强一化"战略,确定了重点培养汽车、生物医药、现代物流、轻工纺织等14条重点优势产业链,确立了"一核两电三色四新"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根据经济发展规律预测,我市五年内至少需要培养56万产业技能工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衡阳教育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认真规划好衡阳的教育事业,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建设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五)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我市教育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从全市教育发展整体情况看,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人民群众强烈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会成为我市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的重大课题。从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看,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仍然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受多重制约,优质师资配置不均衡。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有待提高,职业教育与全省其他地州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些都给衡阳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指导思想

 "十四五"期间,全市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期间对教育的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的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推进素质教育,以人民满意为根本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促进公平为工作重点,保基本、补短板、亮特色,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满足每一位市民终身学习需求,打造与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相匹配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高地,高标准建成区域教育中心。要紧紧围绕服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四、发展目标

 全力打造区域教育中心。到2025年,学前教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区域内优质均衡,如期完成"双减"任务,三年内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高中教育特色明显,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贡献能力明显增强,人才队伍全面优化,教育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前列,构建更高水平、惠及全民、人民满意、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一)预期性目标。

 1.全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得到推进。

 2.体教融合全面深化,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3.全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全面完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加快创建。

 4.教师队伍素质整体增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继续扩大、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增强。

 5.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培养比例达到10%,双师型教师占比60%。

(二)约束性目标。

 1.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园总数的比例)达85%。

 2.小学和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99.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93.5%以上。

 3.乡镇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覆盖率达100%,办学条件"20条底线"达标率100%。

 4.市级以上示范性职业院校比例达65%以上。

 5.全市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2年以上。

(三)导向性目标。

 1.坚持义务教育以公办为主,逐步提高公办教育占比,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控制在5%以内。

 2.各项教育改革措施全面实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得到推进。

 3.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力度加大,青少年学生能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不断增强。

 4.职业院校毕业生本市就业率达到80%以上。

 5.国际、区域教育合作交流不断扩大。

衡阳市"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全国2019年

衡阳2020年

衡阳2025年

一、学前教育



   幼儿园在园人数(万人)

4500

25.2

26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85.0

85.92

92

二、九年义务教育



    在校生(万人)

15000

86

90

巩固率(%)

95.0

98.6

98以上

三、高中阶段教育



   在校生(万人)

4130

36

38

   毛入学率(%)

90.0

92.7

93.5

四、高等教育



在学总规模(万人)

3850

18.2

20

五、职业教育


现代学徒制培养比例(%)


2.16

10

双师型教师占比(%)


40

60

六、继续教育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7

10.8

11.2

 五、主要任务

(一)抓实立德树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1.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不动摇,通过不同载体和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推动两院院士、劳动模范、革命前辈、时代楷模、师德标兵等先进群体走进校园,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汇聚起理想信念教育的强大合力。

 2.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以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加强学生法治建设和法治素养教育。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阶段劳动教育课不少于32学时。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教育工作,将达到国家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艺术素质测评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保障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逐步增加体育和美育在中考的分值,加大创建体艺特色校、示范校力度,推进体艺学科创新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挖掘五育之间互为关联、互为促进、互为补充的育人价值,构建落实立德树人的新模式。统筹运用校内外多种教育形式,把图书馆、博物馆、运动场、企业车间、大学课堂等建设成为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素质教育平台,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国防教育、科普教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等工作,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更大空间,凝聚强大合力。在初中以上学校探索开设魔术课程,让在衡阳读书的学生都能掌握一到两个魔术表演技巧,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优秀品质。抓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和学生近视眼预防工作。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中小学至少每两周一课时。学习推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衡南经验",配齐配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配套改革,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和新格局。

 4.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教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将船山文化和衡阳城市基因契进德育教育过程,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树立自信、讲究诚信、懂得合作、敢于拼搏、勇于担责,成为一个具有积极人格,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用好用活衡阳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支持出版一批具有衡阳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建设一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5.抓好学校思政课建设。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挑选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等各方面素质都很优秀的老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总结推广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移动"思政课教学经验,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6.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发挥家庭、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村镇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构建"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工作机制,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加大对学生志愿者的培养和管理力度,组织志愿者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服务和课堂教学相互结合,让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中接受教育。

(二)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贯彻党中央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决策部署,以改革激发衡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机活力。

 1.全面实施教育评价改革。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湖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以问题为导向,以破"五唯"为抓手,完善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健全学术综合素质评价,彻底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建立学生品行表现纪实制度,完善德育评价体系。深化学校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2.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按照"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探索基于学科的新课程改革,在原有课程改革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课改监督和考评机制等,不断提高新课程改革实施水平。积极应对新高考改革对普通高中学校提出的挑战及要求,探索适应高考改革科目需要、提升高中教育质量的办学新模式;研究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的改革措施;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教材与教学内容、学习结果与学习评价的关系。

 3.深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把重心向管理方向转移,把不该管又管不好的微观事务向学校放权,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综合运用法律、规划、经费、标准等政策性工具对学校进行监督、引导和问责,防止"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

 4.认真抓好其他各项配套改革。全面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全面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2022年底前市域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控制在5%以内。继续深化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改革,努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出台并组织实施《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细则》。利用"教师节现场会"和"教育改革论坛"两个途径,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努力破解基础教育发展难题。探索推出高端人才享受子女入学优惠政策。

(三)推进依法治教。  

 依法维护人民受教育权益、维护教育领域的公平正义、保障教育秩序的安全稳定,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扎实推进依法治校,抓好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建设,完善高等学校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领导体制和治理体系。各中小学、幼儿园要不断完善加强学校章程制度建设,使章程成为学校改革发展、实现依法治校的基本准则,督促各类学校以章程为统领,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按照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校务公开制度。

 2.加大法治宣传和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构建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教育治理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协调司法、综治、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建设一批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聘请法制专门工作人员、警官、律师、法官、检察官及高校法学教师等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建设一支普法志愿者队伍。加大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力度,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组织"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纳入中小学校外教育整体规划并推动建设。

 3.依法维护教育者权益。落实教育系统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教育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加强教育规范性文件管理,探索推进教育行政执法。依法查处扰乱教育秩序、滥发乱订教辅资料、有偿家教家养、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维护办学秩序和学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持续推进民办中小学(含中职)招生和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完善"属地管理、部门负责"的学校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模式,健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落实《信访条例》,依法处理教育领域信访案件,引导群众合法表达教育诉求。

(四)保障教育公平。

 聚焦群众关切问题,以教育公平为原则,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努力让衡阳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1.加快教育资源均等化步伐。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特别是对脱贫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快教育资源均等化步伐。统筹协调国家、省市对贫困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项目,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芙蓉学校内涵发展,使其成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标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多途径扩大义务教育学位供给,优先补足重点区域和结构性缺口,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好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

 2.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以县市为单位,以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为重点,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布局,扩大特殊教育资源总量,提高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为每一位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更加适合的教育。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为残疾学生就业和继续教育创造条件。到2025年,达到建设要求的县市区均实现举办一所功能健全、设施完备的特殊教育学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8%。

 3.加快乡村两类学校建设。开展新一轮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在办好寄宿制学校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做好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布点。因地制宜在每个乡镇规划一所初中、一所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并全部建成寄宿制学校,确保到2025年底,全市乡镇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覆盖率达100%,办学条件"20条底线"达标率100%。

 4.保障困难群体教育权利。依法保障随迁子女与城市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总结推广祁东县、耒阳市关爱留守儿童典型经验,大力推进"百千万‘艺术童伴’——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建立家庭、政府、学校各负其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建立控辍保学"双线三级四包"责任制,打好"质量控辍、资助控辍、情感控辍、行政控辍、司法控辍"防控体系牌,联合"三帮一"劝返行动,力争做到不让一个孩子辍学。保障公民办学校教师享有同等待遇,公民办学校学生享有同等权利。

(五)提高队伍素质。

 对标区域教育中心目标,全面落实中共衡阳市委、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决定》,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高尚、专业水平高超、终身发展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师队伍,打造衡阳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升级版"。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重要条件,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建立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定期评选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健全教师准入制度和学校临聘人员审查制度,强化对拟招录人员品德、心理的前置考察和入职犯罪查询;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品行考核,对于实施性骚扰、性侵害学生行为的教职员工实行一票否决制,并纳入从业禁止人员黑名单库。

 2.关注乡村教师成长。加大乡村教师本土化建设力度,合理设置招聘条件,对于偏远乡村教师岗位实行"三放宽一允许"(放宽学历、年龄、专业,允许招聘特定户籍)。建立乡村教师"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定期服务"的基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对高、中级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评聘不占当地专业技术结构比例。乡村学校教师评定为特级教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须服务5年后才能流动。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关于教师工资待遇文件精神,及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确保乡村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同步预算、同步保障、同步落实。落实乡村教师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和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人才津贴政策。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在人口较为集中的中心地域,集中建设一批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加大对乡村教师的表彰奖励。优秀教师评选表彰对乡村教师单设。

 3.提升教师能力素养。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利用教师工作坊等平台和形式,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切实提高培训实效。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培训,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和水平。加强名师工作室、学科工作坊建设,引领教师高素质发展,做好名优教师送培送教活动。实施职教名师培养计划,择优聘任一批专业带头人、产业导师、技能大师,五年内遴选100名职业院校教学名师。进一步实施好国培、省培和市培计划。办好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将其打造成衡阳市优质幼儿师资培养基地。突出衡阳师范学院教育师资培养特色,发挥其对衡阳基础教育发展的智力支持作用。抓好特岗教师的培养。

 4.优化教师管理机制。完善教师编制管理制度,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建立中小学教师编制"周转池",专项用于高考改革、人才引进、结构性缺编等。创造优惠条件,鼓励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回衡从教就业。完善教师补充交流机制,健全教师补充"绿色通道",建立新进城区教师基层任教机制。加大乡村教师补充力度,根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足额配备乡村教师,今后特岗教师计划主要补充乡镇政府驻地学校教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计划主要补充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城镇学校主要通过面向最低服务年限已满的乡村学校公开选调的方式补充教师。紧缺学校教师实行乡镇范围内走教,并享受相应补助。合理配置乡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到2022年,在现有中小学总编制内,原则上按师生比1:1000标准为乡镇中心学校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扩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规模,将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作为乡村教师补充的主渠道。加大紧缺学科教师配备力度,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编制,用于招聘或引进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紧缺学科专业教师。强化干部交流轮岗,学校党政负责人在同一学校任职满12年,必须交流任职;其他副校级干部在同一岗位满6年,原则上必须交流轮岗。建立交流轮岗保障机制,由各县市区制定相关补助政策,对符合要求的交流教师、校长给予相应补贴,经费由同级财政承担。严禁违规借调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严禁以各种形式"吃空饷"。

(六)加快信息化建设。

 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1.推进教育信息化2.0建设。按照《湖南省"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和湖南省"国家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建设要求,正确合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区域"三通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2.0"数字校园"覆盖建设,实现"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

 2.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和开放共享。实施"数字大资源管理共享计划",通过"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应用,加快建成互联互通、多级分布、覆盖全市、协同服务的市级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征集、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通过"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和湖南省"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专题资源和学科资源。建设"千群万课"农村网络联校群,逐步覆盖所有农村学校。加大"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与应用,实现"三个课堂"在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解决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实施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示范行动。创建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实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遴选一批示范县市区、示范学校、示范农村网络联校群和示范学习空间,积累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案例。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确定一批试点县市区和试点学校,将新建"芙蓉学校"全部纳入试点学校,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鼓励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

 4.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办理,将教育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奖励、行政确认及公共服务等事项纳入省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运行,畅通各类政务数据交换渠道,加大教育政务信息的共享力度。

(七)提高教育质量。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各学校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坚持"五育"并举,深入实施"五个一"全面育人行动计划,教会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练就一项艺术才能、学会一门科技技能、每学期精读一本好书、每学期做好一次志愿服务。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2.抓好创新人才的培养。抓好新高考制度下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办好创新人才实验班,为拔尖创新学生聘请高校或校外导师,与知名高校共建生源基地,打通拔尖创新学生个性化成才通道。发展国际教育,推动全球范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为衡阳学子提供国际预科教育、语言培训、出国留学咨询服务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等专业化的教育服务。

 3.激发学校生机活力。发挥优质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完善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支援等办学机制,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对提高教育质量成效显著和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突出的学校,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奖励。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建立学有困难学生帮扶制度,为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建立由教育部门统筹对学校和教育机构实施行政检查的制度,制定年度规划和检查清单,严格控制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审批、创建评比和检查事项。

 4.健全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坚持依法依规、标本兼治,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坚持统筹推进、稳步实施,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完善校内外协同育人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制定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发挥衡阳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推动教育评价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完善"实证分析—问题诊断—改进优化"的学业质量评价机制,引领学校改进管理、改进教学,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5.发挥教研教改支撑作用。理顺教研管理体制,完善市县校教研体系,明确教研员工作职责和专业标准,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制度,建立教研员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联系点制度,组织教研员到农村、贫困、民族、边远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持续开展教学指导。抓好衡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衡阳市职成教中心和衡阳市学前教育中心的建设,不断提升教研员素质,为提高全市基础教育质量提供智力支撑。鼓励驻衡高校参与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

 六、重点工程

(一)普及普惠,发展学前教育惠民生。

 1.做大普惠性学前教育总量。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全面两孩政策、人口分布流动、幼儿就近入园的需要等因素,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发挥公办园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平抑收费主渠道作用,努力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每个乡镇原则上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建园或设分园,小村联合办园。利用腾退搬迁的空置厂房、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等资源,以租赁、租借、划转等形式举办公办园。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新建居民住宅区配套规划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实施意见》,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普惠不到位的问题进行治理。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合理、质量合格的普惠性服务。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与业务指导,禁止教授小学阶段教育内容。到2025年,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8.8%。

 2.做优学前教育质量。采取核定编制、公开招聘、政府购买等形式,解决公办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工作。实施优质公办园引领的集团办园模式,推动开展城乡联合办园、合作办园,"教研训"一体化发展。加强"幼小衔接",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严禁小学举办各种形式的入学选拔考试,持续开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专项治理。发挥城镇优质幼儿园和农村乡镇中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对薄弱园的专业引领和实践指导。

 3.做实学前教育监管。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教育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监管机制。严格准入管理,加强对教职工资质与配备标准、办园条件等方面的审核。强化对幼儿园收费行为、安全防护、卫生保健、保教质量、经费使用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动态监管,完善年检制度。落实相关部门对幼儿园安全保卫责任,提升人防、物防、技防能力,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二)优质均衡,推进基础教育出经验。

 1.抓好规划布局。督促和指导各县市区教育局制定好县市区学校的规划布局。认真抓好城区优质公办教育资源的规划布局,努力办好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提升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占比,逐步将公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比例过渡到合理范围内,力争公办义务教育的在校生规模占比在95%以上。推进特色教育布局,发展衡阳市第七中学日语教学,发展衡阳市铁一中学人工智能教学等。"十四五"期间,市中心城区要保留学校155所、新建47所(含迁建17所)、控规63所、撤并4所,要确保7000亩教育规划用地落到实处。

 2.突出优质均衡。建立完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总结衡南县"校联体"改革典型经验,推广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的新型治理模式,到2025年,基本实现县域范围内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优质均衡,其中小学和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99.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8%以上。鼓励高中学校在人文、社科、理工、科技、艺术、体育、国际化以及德育等方面选择1-2项特色项目打造特色项目课程化、精品化、高端化发展链条。加大湖南省示范性高中和湖南省特色高中建设力度。支持衡阳市第八中学冲击全省前五,该校已得到杰出校友、火币网董事长李林先生承诺,分三期向市八中教育基金捐资1亿元,同时从2022起,教育费附加连续三年逐年配套安排1000万元。支持衡阳市第一中学冲击全省前十。

 3.改善办学条件。继续推进市城区优质公办初中学校建设"3+2"方案,在已完成市九中和华新实验中学改扩建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市十七中迁建等项目。推进衡阳市八中华侨城学校、虎形山学校新建工作,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范管理民办教育资源。

 4.用好"两个平台"。筹建和做大做强衡阳市青少年基金会和衡阳市教育基金会两个平台,通过"教师节召开现场会"、"教育改革论坛"两个途径,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多资源。

(三)提质培优,支持职业院校创示范。

 1.推进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实施"楚怡"行动计划,推进高职高质量发展和中职标准化学校建设,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打造"中部匠都"奠定基础。按照湖南省卓越中职学校和合格中职学校建设标准,全面启动标准化中职学校建设工程,扩大优质中职学位供给,发挥其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和服务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基础作用,到2025年,各县市区政府至少办好一所对接区域支柱产业的省级示范性公办中职学校,所有学校达到国家中职学校设置标准和建设标准,所有专业达到湖南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标准,每所中职学校重点办好1-2个专业群,建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中职学校和特色专业群。实施公办中职学位增长奖补计划,每增加一个公办中职学位奖励1万元。完成衡阳市职业中专新校园的规划、选址、建设等任务,将学校打造成全市中职学校建设的新标杆。

 2.适度扩大专科高职教育规模。持续支持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引导驻衡高校抓住产业梯度转移重大机遇,重点建设电子信息、加工贸易等专业集群,服务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跨省协作,联动开展劳务协作和职业技能培训。推动高职院校党建示范和质量创优工作,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区域特色的示范性高职学校,打造职业教育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增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能力。支持湖南财经工业技术职业学院、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教育部高水平职业院校、教育部高水平专业群和湖南省卓越高职院;支持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现代企业学徒制、国家退役士兵技能+就业以及"1+X"国家级试点院校;支持衡阳技师学院按程序纳入专科高等职业学校序列;在政策容许的条件下,择优支持衡阳市中南科技财经管理学校等单位创办1-2所高职院,扩大专科高职教育规模。

 3.统筹职业院校专业布局。加强专业建设统筹管理,研究制定区域专业体系建设和调整规划,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支持完善"订单式"、"联合式"培养机制校企共建特色专业群,推进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和产业学院建设,培养一批产教融合领军人才、产业教授(导师)、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构建职业院校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推进"三强一化"建设,重点办好服务物联网建设、输变电、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临空产业、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盐卤化工、物流技术等产业的相关专业。服务"文化名城"发展战略,办好服务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民生性服务业的相关专业。

 4.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建设。加快建成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产教融合共同体,发挥大中型企业深化产教融合示范引领作用,在制造业、社会民生等领域重点建设20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企业牵头学校、科研机构等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鼓励以校企合作等模式,依托行业骨干企业试点建设10个左右高水平市级公共实训基地。支持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鼓励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中非高铁职教合作项目。按省中职卓越校标准建成并交付使用衡阳市产教融合基地。

 5.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对接产业布局调整专业布局,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到2025年,职业院校毕业生本市就业率达到80%以上。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打造"专业支撑+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乡村振兴服务模式,开展农民种、养、加工、营销和互联网等技术技能培训,提升新型农民职业能力。办好涉农职业院校和县级职教中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支持职业院校开展补贴性培训,扩大面向职工、退役军人、就业重点群体、新型农民、贫困劳动力和退役运动员的培训规模,使职业院校成为全市技能培训的主力军。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推动职业院校面向社区开展职业技能及文化素养培训。鼓励职业院校与社会共建社区教育学院,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提升社区教育专业化水平,使社区教育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建设学习型城市。强化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积极发展远程在线教育。推进终身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建设一批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和老年大学示范校。到2025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93.5%以上,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2年。

(四)标杆赶超,推动高等教育上水平。

 1.提高办学品位。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支持驻衡高校与知名大学合作办学。支持南华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支持衡阳师范学院更名衡阳师范大学,支持湖南工学院创建湖南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和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支持湖南交通工程学院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将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应用型本科院校。支持湖南工商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在税收和规费等方面给予一定减免。支持南华大学船山学院,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转设,并在衡阳发展。

 2.提升科研水平。支持驻衡高校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与海内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建立健全有利于学科交叉、队伍整合和资源共享的科研体制,提升衡阳教育和科技竞争力。鼓励驻衡高校与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产学研示范园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基金,引导驻衡高校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

 3.提供高校智慧。发挥驻衡高校人才集群优势,鼓励其对王船山思想、夏明翰精神、石鼓书院、南岳衡山等方面开展研究,深入挖掘衡阳本土文化,丰富衡阳城市文化内涵,提升衡阳的城市品质。提高在衡高校毕业生留衡比例,推动更多高校毕业生在衡工作创业。建好"平安校园建设联席会"和"衡阳高等教育专家顾问委员会"两个平台,促进政府和驻衡高校的联动对接,并形成强大合力。

(五)突出重点,改善学校面貌提档次。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优先、优质、高位均衡发展思想不动摇,举全市之力建设好教育重大项目,下大力气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让衡阳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接受良好教育。

衡阳市"十四五"规划重大教育工程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地点

项目建

设主体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开工

年份

竣工

年份

投资

概算

(亿元)

1

衡阳市铁一中建设项目二期工程(初中部)

新建

衡阳市珠晖区

衡阳市铁一中学

占地186.1亩,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规划60个班,可容纳3000人就读。含教学楼16550平方米、科技实验楼12000平方米、学生公寓楼15000平方米、食堂5000平方米、综合楼4000平方米、教职工宿舍7500平方米、体艺馆5000平方米。

2021

2025

4

2

衡钢中学

初中部扩建

扩建

衡阳市蒸湘区

衡阳市衡钢中学

利用政府划拨的45亩地扩建初中部。规划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含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田径场。

2021

2024

2.3

3

衡阳市十七中学

新建

衡阳市珠晖区

衡阳市第十七中学

占地88.25亩,总建筑面积63535.18㎡,规划48个班,可容纳2400人就读。含教学实验楼15449.6㎡、综合楼5392.68㎡、体艺楼6848㎡、食堂7114.9㎡、学生宿舍11930㎡、教师值班室7760㎡、设备房1060㎡、架空层及连廊1300㎡、地下车库6680㎡。

2020

2024

3.5

4

衡阳市第二中学迁建

迁建

衡阳市石鼓区

衡阳市第二中学

用地面积不低于240亩,其中初中不低于100亩土地,高中不低于140亩。校舍面积约8.4万平方米。同时考虑需承担市二中当前服务区内义务教育学位分流的学校进行扩容提质改造。

2021

2025

5

5

衡阳市第八中学

新建教学大楼

新建

衡阳市雁峰区

衡阳市第市八中学

规划分两期拆除原有两栋教学楼,分两期新建"U"字形五层教学楼,其中一楼架空;新建总建筑面积12938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积为:9091平方米,二期建筑面积为3844平方米。教学楼设计普通教室48间,录播教室2间,教师办公室20间。

2021

2024

0.6

6

衡阳市第八中学公租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扩建

2栋6层公租房并配套基础设施,共102套房间,每间房44㎡,总建筑面积4473㎡。

2021

2023

0.31

7

衡阳市第十四中学

周边CD级危房拆建

扩建

衡阳市石鼓区

衡阳市第十四中学

拆除周边45户危房,拆除面积约1107平方米,扩建运动场地约600平方米。

2021

2025

0.31

8

衡阳市第八中学华侨城学校

新建

衡阳市石鼓区

衡阳市第八中学

项目选址北二环和蒸阳北路交汇处,规划用地面积约210亩,规划班级90个,学生4500名,其中初中规划48个班、学生2400名,高中规划42个班、学生2100名。

2021

2024

6

9

衡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二期)

扩建

衡阳市珠晖区

衡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基地规划总面积为125亩,"十三五"期间已建设一期66亩,"十四五"期间计划建设二期59亩。项目内容包括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学生宿舍6500平方米、教师公寓2500平方米、体育馆8000平方米、附属用房1000平方米)及其他附属工程(素质拓展区、生命安全教育区、篮球场等)。

2021

2025

1.8

以上为基础教育,合计23.82亿元

10

南华大学建设

国内一流大学


衡阳市

蒸湘区

南华大学

加大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一流学科建设,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医教研协同改革,打造高水平医科学院和附属医院。

2021

2025


南华大学雨母校区体育馆

新建

雨母校区,总建筑面积约13218平方米(含土建、设备等)。

2024

2025

0.85

南华大学红湘校区医学科教综合楼

总建筑面积约60000平方米(含土建、设备等)。

2022

2023

5.56

南华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总建筑面积为39544.71平方米(含土建、设备等)。

2020

2021

0.3

南华大学新校区城建化学实验楼

总建筑面积为44620.14平方米(含土建、设备等)。

2020

2021

1.17

11

衡阳师范学院升格衡阳师范大学工程

扩建

衡阳市雁峰区

衡阳师范学院

1.新建图书馆1栋、学生宿舍2栋、第二文科教学楼1栋;2.增加教授50名左右、博士100名左右;3.新增国家级教学奖1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奖2项;4.硕士学位授权点增加10个,硕士研究生规模达1000人以上。

2021

2025

7.7

12

湖南工学院建设高水平特色应用学院和申硕工程


衡阳市珠晖区

湖南工学院

1.新增1-2个省级应用特色学科,新增4-5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新增2-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与衡阳市企业联合申报科技创新平台,新增2-3省级产学研平台,加强产学研融合;3.国家级科技或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4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办学水平,建成特色鲜明省级高水平应用学院;5.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在机械、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学位领域获得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2021

2025

10

以上为高等教育,合计25.58亿元

13

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项目

新建

衡阳市雁峰区

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总占地面积为618.6亩,按照近期6000人,远期10000 人规模分二期建设。2.一期工程总投资95000万元,规划新建总筑面积117730.78㎡。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学生食堂8893.02㎡、图书馆14595.36㎡、学生宿舍28607.04㎡、综合服务楼1453.84㎡、艺术文化中心2753.28㎡、教学楼25630.99㎡、行政办公楼7734.56㎡、体育馆10540.36㎡、教师单身公寓6144.6㎡等及相关配套设施;提质改造建筑面积57474.76㎡,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学生宿舍13718㎡、学生食堂4352.88㎡、实训楼31279.88㎡、艺术楼8124㎡。

2021

2024

13.7

14

衡阳市

产教融合基地

新建


衡阳市教育局

用地2000亩,建设2所达到省中职卓越校标准、在校学生人数达1万人的花园式中职学校以及一个高水平生产性实训教学中心;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打造衡阳市职业教育高地。

2021

2025

15

15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升本工程

扩建

衡阳市石鼓区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对照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标准:1.加快学院内涵建设,实现学院办学层次提升;2.加强学院软实力建设,力争达到省内本科院校水平;3.加大学院硬件基础建设力度,力争达到本科院校设置要求;4.力争建设期末,学院成功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科生在校规模控制在13000人左右。

2021

2025


16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学生综合服务中心)

预计规模10000㎡,学生综合服务中心。

2021

2025

0.5

17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组培基地

预计规模约2500㎡,科研组培基地。

2021

2023

0.15

18

湖南财经工业技术职业学院控规扩区

扩建

衡阳市珠晖区

湖南财经工业技术职业学院

征收开关厂、耐火材料厂以及区属企业用地合计约600亩,校园面积达到1000亩左右,满足学院发展建设需要。

2021

2023

1

19

湖南财经工业技术职业学院教育部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项目

1.重点建设3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1个专业群立项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社会服务能力等进行建设。3.申报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立项。

2021

2025

2

20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国家"双高"职业院校

扩建

衡阳市珠晖区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1.高水平"一流"专业群建设;2.打造"一流"创新团队;3.示范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地建设;4.1+X证书试点基地建设;5.领先的协同创新科技平台建设。力争2024年入围教育部第二批"双高计划"建设院校。

2021

2025

0.5

21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中非高铁职教合作项目

1.支持(援建)埃塞俄比亚德雷达瓦理工学院建设铁路专业。包括建设专业创新课程模块体系、全面的理论-实践综合培训/教学环境、培训项目设计和开发TVET信息化;2.与中铁建、几内亚科纳克里大学共建国家实验室,服务铁路建设。包括国家实验室项目,利用几内亚政府平台,共同组建成立具有官方性质的实验测试机构—几内亚国家实验室;3.针对非洲特定岗位进行岗前集训、参与出境工作政策制定,计划每批次不少于50人。

2021

2025

0.08

22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现代企业学徒制、国家退役士兵技能+就业以及"1+X"国家级试点院校

1.专业实训"办公机房"建设;2.企业项目引入;3."合伙人"公司注册;4."1+X"证书考证基地建设;5.针对上市大企业岗位需求,为退役士兵进行针对性进行培训,建设理实一体化实训机房,开发企业化教学标准模块;6."1+x"技能考核培训室5间,同时满足300人技能考核要求,满足每年企业500人技能考核要求。

2021

2023

0.08

23

南岳学院新校区

新建

衡阳市珠晖区

湖南楚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用地800亩,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36万平方米,主要包括4栋教学楼、6栋实验实训楼群、15栋学生公寓、体育馆、综合楼、接待楼、食堂及配套等。

2021

2025

30

24

新建衡阳农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新建

衡阳市蒸湘区

中南

科技学校

总占地面积352亩,规划学生规模4000人,已完成投资约10.2亿元,新建教学、教辅用房等面积约20万平方米,以及创业基地12.5万平方米,计划未来三年再投资8亿元打造信息化、生态化、智慧化及现代化校园。

2020

2021

8

25

湖南工商职业

学院新校区建设

新建

衡阳市衡南县

衡南县

初步选址云集镇,规划用地500亩。主要建筑有教学楼、办公楼、科技楼、学生宿舍、食堂、体育馆等,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规划学位7000个。

2021

2024

20

26

衡阳技师学院新校区建设

新建

衡阳市衡南县

衡阳技师学院

建设一所占地400亩的能同时容纳2500名在校学生的现代农业产业及智能制造技工教育示范校区。集教学实践、农业科研及技术服务、产业示范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学院和集技师研修、公共实训、竞赛集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职业训练院。

2024

2029

10

27

东院改扩建、运动场地建设工程

改扩建

衡南县白沙洲

建设有大门钢架、电动门、监控设备;道路前坪改造、完善教学设施。改造运动场面积达到12000平方米。

2021

2025

1.3

28

衡阳技师学院信息图文中心、新学生宿舍、室内体育馆、东院改扩建、运动场地建设工程

新建

衡阳市衡南县

1.建设一栋9层建筑:具备信息化服务能力、藏书50万册、同时供4000名在校生阅览和学习的现代图文信息中心;资金概算约1.5亿元;

2.建设一栋17层宿舍楼,能容纳2800名学生住宿;资金概算约1.2亿元;

3.建设一座拥有1500座位的室内体育馆,概算1亿元。

2022

2025

3.7

以上为高职教育,合计107.54亿元

合计








155.81

 七、支撑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发挥秘书组综合协调作用。适时带队拜访国内一流高校、组织召开协调会等形式解决制约衡阳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健全党政重教议教机制,对教育工作优先部署、问题优先解决、项目优先建设、经费优先保障。市本级及各县市区要建立完善"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和专门工作机构,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工作,按照"双减"工作目标,明确专项治理行动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稳步推进相关工作。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制度,把规划的实施、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情况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和为民办实事考核重要内容,定期开展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2.压实工作责任。教育系统内部要建立健全教育规划实施责任制,分解规划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人社、财政、编办、住建、国土、规划、公安等部门要协同配合,加大对规划实施、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支持,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校园搬迁、改造、新建以及校园安全工程等工作,要在简化办事手续和减免有关经费,为顺利实施教育规划内容奠定基础。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稳定责任体系,建立市综治委校园及周边治理专项组统筹的多部门合作校园安全责任制,组织开展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专项督导,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为顺利实施教育规划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以发展高质量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投入标准,依法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投入,逐年提高各类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法定要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完善高中阶段学校债务化解机制和债务风险控制机制,加大财政补助力度,积极化解高中阶段基本建设债务。统筹现有教育专项资金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确保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生均拨款标准不低于10000元/年,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标准不低于12000元/年。抓好重大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加强项目策划包装,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政策的"笼子"、规划的"盘子"、资金的"袋子",为打造衡阳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4.开展督导检查。加强对各类教育的督导评估,将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督导报告、公报、约谈、整改、复查、奖惩等制度。统筹推进全市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加强对教育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和跟踪监测,建立政府和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相结合的多元评估机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教育规划实施工作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定期发布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进展状况,主动接受社会对教育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充分吸收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确保规划总体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相关阅读: